市場情緒回暖 價格有所上漲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6次會議明確要求“依法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作為重點調控領域,“反內卷”政策帶動化工市場情緒回暖。6月份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6.41%,鋰電化學品、無機鹽和膜材料等子行業表現居前。隨著化工行業“反內卷”整治進一步深入,有望迎來行業景氣的階段性好轉。
業內人士表示,“反內卷”政策對化工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促進產能結構優化和技術升級加速等方面。從產能結構優化角度看,“反內卷”政策將推動中小產能、落后產能逐步退出市場。如在染料、鈦白粉等行業,一些環保不達標的小企業和技術落后企業會迫于環保成本壓力關停,行業龍頭的集中度得以提升,議價權也隨之增強。
在技術升級加速方面,在長期的低價市場競爭中,企業更傾向于通過擴大規模降低成本、以價換量,難以有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投入技術創新,導致同質化產品增加,行業整體競爭力下降。“反內卷”將引導行業從價格競爭轉為產品差異化發展。
新一輪“反內卷”式調控不僅覆蓋傳統產業,還涉及民企占比較高的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等新興產業,綠色化工在政策扶持下具備長期溢價空間。因為若企業扎堆布局熱門賽道如鋰電材料,可能引發高端產品產能過剩,這也是此次“反內卷”調控與以往的不同之處。
在全球經濟逐步恢復景氣度的背景下,中國推進產業“反內卷”,彰顯了叫停價格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以期增強出口競爭力,帶動出口價格回升。短期來看,化工行業可能面臨一些波動,比如中小企業要承受轉型帶來的陣痛。但從長期看,將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全球化工產品競爭力重塑。
開源證券大化工研究團隊認為,2022年以來,化工行業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運行走勢呈現出高位回落態勢。自2024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以來,近期市場“反內卷”預期持續升溫。疊加7月3日工信部組織召開第十五次制造企業座談會和7月18日工信部表示石化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即將出臺,“反內卷”調控將推動這些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
多因素疊加推升大宗化工品價格
在“反內卷”政策持續引導、市場供給調整以及需求邊際改善的共同作用下,7月23日,多晶硅主力合約盤中一度暴漲12%,最高漲至53165元,再創上市以來新高。7月份至今,國內大宗商品價格集體上漲,多晶硅、焦煤、焦炭等期貨價格累計漲幅分別達到52.4%、34.78%和19.95%。
現貨方面,7月23日,國內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市場繼續高位推漲。據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統,7月國內TDI市場持續上漲,截至7月23日,華東地區TDI市場均價15433元/噸,較7月1日的11733元/噸上漲31.53%;電池級碳酸鋰單日上漲1100元/噸,均價6.91萬元/噸,最高價沖破7萬元/噸;草甘膦原藥價格上漲至2.62萬元/噸,均居年內高位。
此次多晶硅、焦煤等產品價格快速上漲的交易邏輯是“反內卷”政策預期支持下的報價上行。業內人士表示,價格上漲對行業利潤修復具有顯著正面作用,但企業受益程度取決于成本控制能力、產品質量和銷售能力等,優質的產品在同樣價格下更有競爭優勢,高成本產能或逐步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