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光伏玻璃行業正經歷著復雜而矛盾的市場階段:一方面,政策推動主材漲價疊加傳統旺季預期,刺激下游組件廠囤貨行為,促使光伏玻璃價格由預期從觸底反彈;另一方面,行業仍面臨嚴峻的供需矛盾、高庫存壓力以及終端需求未實質改善的結構性困境。這種表面繁榮與深層挑戰并存的局面,正是光伏產業鏈在能源轉型大背景下艱難博弈的縮影。
價格觸底反彈與政策刺激下的囤貨熱潮
光伏玻璃市場在2025年經歷了戲劇性的價格波動,上半年持續下探的價格在近期呈現觸底反彈預期,這一現象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當前行業價格基本為歷史最低價,據隆眾資訊數據調研當前2.0mm單鍍(面板)光伏玻璃報價大致在9.5-10.5元/平米之間。這一價格水平甚至低于二線企業的現金成本,迫使部分產能退出市場,價格跌破"生存線"為后續反彈創造了空間條件。
2024-2025年光伏玻璃2.0mm單鍍(面板)價格走勢對比圖(元/平米)
其次是政策因素:2025年7月16日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會議明確要求企業執行全成本定價,硅料含稅全成本定為43.874元/kg,硅片指導價也相應提高。這一政策顯著推高了組件主材成本預期,間接強化了市場對輔材價格回升的預判。在政策威懾下,行業無序低價競爭得到遏制,為光伏玻璃價格回歸理性創造了政策環境。
三是結合季節性因素分析行業認為未來9-10月存在需求提漲預期,從往年季節性分析,行業多在年底出現短期搶裝旺季,因此未到的季節性的需求預期也成為了刺激備貨行為的原因之一,下游組件廠為應對可能的旺季需求,自7月下旬開始增加光伏玻璃采購,形成被動囤貨。
綜合來看,當前的“囤貨現象”是一種當價格接近歷史低位時,市場普遍形成"跌無可跌"的預期,抄底心理驅動采購行為,但是這種"囤貨式繁榮"掩蓋了真實需求的疲軟,為行業埋下了隱患。光伏玻璃行業面臨的供需矛盾是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具有深刻的產業背景和制度根源。即使在當前囤貨熱情高漲的表象下,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徘徊不去,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首先是終端需求未看到實際改善預期。一方面,中國作為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受歐美貿易壁壘影響,出口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國內裝機受消納能力制約,分布式光伏接網消納已成為主要矛盾,制約了光伏玻璃需求的釋放。
其次是行業高庫存問題:根據隆眾資訊數據來看,本期光伏玻璃樣本企業庫存166.26萬噸,環比上周-3.77%;行業平均庫存天數32.52天,對比上周減少0.89天,明顯高于30天的安全庫存線。
光伏玻璃樣本企業周度庫存量及庫存天數(萬噸、天)
面對嚴峻的供需形勢,行業已開始自發調整。行業已開啟新一輪減產行為,截至當前,行業最新日熔已降至88250噸/日,供給雖有下調,但是從需求角度來看,供大于需問題還未解決,因此未來漲價方向有可能在政策端影響下向行業成本端靠攏,但是只有供需問題得到合理解決,行業才能迎來實質意義上的盈利。
當前光伏玻璃市場的熱度很大程度上是中游囤貨驅動的虛假繁榮,終端電站的實際需求并未出現實質性改善。這種上下游脫節的現象,折射出光伏行業在能源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深層次挑戰。面對價格波動、供需失衡與終端需求不振的多重挑戰,光伏玻璃行業亟需制定系統性應對策略,既要緩解短期經營壓力,又要謀劃長期可持續發展路徑。行業破局需要企業、行業協會與政策制定者的協同努力,通過供給優化、需求開拓與效率提升三管齊下,走出困境。
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光伏發電在能源體系中的占比將持續提升,光伏玻璃的長期需求依然向好。但行業必須渡過當前的結構性調整陣痛,才能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那些在技術研發、產能布局和商業模式上前瞻布局的企業,將在下一輪行業增長周期中占據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