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中部(鄭州)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化工新材料專委會秘書長卜新平表示,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結構性缺陷問題凸顯,但高端不足的局面只是暫時的,到2030年自給率有望達90%。他建議行業企業圍繞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重點需求,優先補短板、鍛長板,同時防風險、強自律。
“當前,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體系不斷健全,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多個領域有新突破,相關企業持續發力,一批專業化工新材料園區迅速成長,外資企業也持續加大在我國化工新材料市場布局。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特種)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烴樹脂、高性能纖維等化工新材料投資熱情高。”卜新平表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也存在結構性矛盾突出,高端供應不足;關鍵原輔料及特種裝備存在瓶頸,產業鏈一體化程度有待提高;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市場主體小而分散,市場門檻較高,新市場拓展困難;部分產品存在投資過熱等問題。”
雖然目前“結構性短缺”已成市場供需主要矛盾,部分高技術含量的高性能石化產品國內供應明顯偏低,但未來我國化工新材料自給率將逐步上升。卜新平表示,根據預測,到2030年總體自給率將達到90%。其中,高端聚烯烴塑料自給率83%,工程塑料自給率89%,特種橡膠及彈性體自給率90%,高性能纖維自給率85%,功能性膜材料自給率88%,電子化學品自給率85%。此外,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更將實現凈出口。
卜新平強調:“當前,我國化工新材料發展目標在于:實現重點突破一批關鍵化工新材料,優化提升一批化工新材料,突破關鍵配套原料的供應瓶頸。”為實現這一目標,他提出,行業企業應緊密圍繞汽車、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能源、醫療健康以及國防軍工等重點領域對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優先選擇進口量大、產業基礎較好、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的產品作為補短板專項工程的實施重點,并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相關工作。在此過程中,行業企業要重點關注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變革以及政策引導所帶來的投資機會,強化在產業鏈中的優勢,延伸產業鏈條。同時,聚焦自身市場優勢,進一步做優、做強、做精,鼓勵企業開展兼并重組,以提升行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此外,在具體實施方面,要“鍛長板”,又要“補短板”,即鞏固和強化已有優勢,并加強技術創新與研發,滿足下游產業升級所衍生出的新需求;還要塑造新優勢,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向和業務領域,強化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培育新的增長點。此外,企業還需注重“練內功、防風險”,有效管控成本,合理利用研發資金,大力提高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公平秩序,以保障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作者:楊藝 耍旭祥 劉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