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4〕12號),推動數據中心節能降碳改造和綠色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金融監管總局、國管局、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5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推薦工作。
從“單點節能”到“全鏈綠色”
算力服務進入新階段
“六部門推動2025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評選,折射出我國新一輪算力基礎設施‘綠色躍遷’的戰略信號:誰能在能效、碳排、智能管理、可再生能源協同等多維指標中脫穎而出,誰將率先拿到國家級資源支持與產業影響力背書的入場券?!鄙钲谑腥A雅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數據資產專委會副會長胡雙對中國工業報說道,這不僅是一次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的政策事件,更是國家在全球算力競賽中挑出的“路線選擇”:以綠色為底色,推動算力服務進入“質量、責任、效率”驅動的新階段。對于致力于數字化轉型的企業與城市管理者而言,這是一次面向未來的數據生態戰略預演——不僅拼運算力,也拼“含綠量”。
過去五年,國內數據中心產業走過了以規模擴張為主導的發展路徑。如今,“雙碳”背景下的政策重心已明顯從拼投資、拼擴容向拼效率、拼綠色轉向。此次通知文件不僅提出了《綠色數據中心評價》國家標準(GB/T44989—2024)二級及以上等級的達標要求,更在電能利用效率(PUE≤1.30)、服務器能效、可再生能源占比、綠色采購制度等關鍵指標上“劃線立門檻”,直接錨定全球最前沿的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水準。
天津市多模態數據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澄告訴中國工業報,本次評選直指數據中心行業“高載能、高排放”的痛點,通過量化指標加速數據中心綠色轉型。具體來說,指標體系側重能耗降低、綠電消納、全鏈協同,將“雙碳”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行業路徑。對存量老舊數據中心而言,PUE普遍超過1.5,改造難點在于供電架構和制冷系統,改造成本較高。本次評價體系設置綠色化改造提升專項分值,電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30的要求能鼓勵老舊數據中心積極參與其中。
“六賽道”定向牽引
釋放行業綠色轉型路線圖
本次推薦工作明確聚焦六大重點領域:工業、信息通信、能源、互聯網、金融、公共機構,對照《2025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指標體系》,推薦一批能效水平高且綠色低碳、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管理完善的綠色數據中心,數據中心類型包括智能計算中心、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
“這既體現了國家對高耗能行業向綠色轉型的倒逼機制,也展示了對金融、政務等領域在綠色數字化方面‘率先垂范’角色的期待。尤其是金融與政務數據中心的納入推薦體系,標志著國家對數字治理底座‘綠色可信’能力的前置審視?!焙p分析道,與此同時,文件中也首次明確支持智能計算中心、通用數據中心和超算中心等多種類型納入綠色評價體系,預示未來AI基礎設施、新型智算集群將不再是能耗“特區”,而需納入綠色管理正軌,實現“綠+智”的一體化融合。
劉澄表示,在人工智能爆發背景下,此次推薦工作可遏制盲目擴建數據中心的沖動,推動企業通過液冷技術、綠電消納等手段平衡算力增長與能耗強度。本次評價設置算力能耗產出水平指標,以數據中心服務的年度效益與設備耗電量比值作為計算公式,是對數據中心提供的高價值服務予以認可,同時推動數據中心“精打細算”,減少空耗,增加單位收益。
此外,劉澄說道,推薦的數據中心規模不小于3000個標準機架,但公共機構、金融領域數據中心除外,豁免門檻是出于金融機構因業務連續性需高冗余配置,公共機構則側重民生服務規模有限,強制統一規模標準易造成“誤傷”。
在胡雙看來,綠色數據中心已不再是錦上添花的企業自選動作,而是事關能耗考核、產業鏈準入、金融評級、政策評優等多維系統工程的重要評估指標。這是數字基礎設施政策邏輯的深度轉型——算力不再以“算多少”為榮,而是“算得好、算得綠”。
建立全流程機制
投資新窗口開啟
本次評選工作對推薦單位設立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無失信記錄、未列入整改名單等“行為紅線”;建立對不再符合標準的數據中心的“動態調整”機制;強調通過開展“節能服務進企業”、案例宣傳、現場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和實踐推動標桿引領。
“可以看出,本次評選并非僅限于評優表彰,而是建立起推薦—評審—動態調整的全流程機制,具有極強的執行閉環性。”胡雙表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不只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具備“數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信用值”的制度設計,是“數字生產力”與“綠色生產力”融合下,企業與區域競爭力的新籌碼。
胡雙進一步解讀認為,本次推薦工作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綠色數據資產將成為產業資本、金融資本評價數字基礎設施價值的新增維度。這不僅影響未來產業項目獲得綠色信貸、綠色債券、REITs等金融工具支持的可能性,也將成為資本市場判斷企業數字化治理能力與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
值得關注的是,本輪政策中“風光儲氫協同”“邊緣智能”“設備回收”“綠色運維”等關鍵詞不斷出現,這意味著圍繞綠色數據中心的產業鏈條也正全面打開新的投資窗口,涵蓋從制冷技術、服務器研發到清潔能源協同調度等多個技術賽道。
“政策明確鼓勵‘儲能+綠電’模式,這將進一步打開新能源市場空間。但綠電溢價缺少補償機制,如果碳匯收益可以實現平價綠電,則可以加速綠電大規模利用。”劉澄說道,液冷系統能減少數據中心對大型空調和風扇的依賴,是降低PUE的關鍵技術。雖然液冷改造會增加單機柜成本,但在政策評分與電費節省的雙重收益下,會加快新技術的普及。評分標準給出應用先進節能降碳技術和采購高能效裝備的專項評分,以數據中心采購源頭引導供應商聚焦液冷、高壓直流等創新方向,未來,未達標供應商企業將面臨市場出清。